一、诸葛亮游说蜀吴联合做了哪些事务
小说里的几许经典情节:舌战群儒 智激周瑜 吓唬孙权
史实中,这几许情节我认为是有的,只不过是没有小说中的那么夸张,看历史不能只读史书中的言语,要。刘备兵不过千,将只关张赵,势力弱小,就东吴而言,肯定不会同他结盟,那么诸葛亮做的就是解决这个难题,那么就必须先笼络到东吴的一个至关重要的人—鲁肃,接着通过鲁肃见到孙权,然而见孙权前必须要先见一见东吴的重要的官员!东吴一个三代民族,孙权接位不过20岁,根本无法平衡内部意见,因此东吴内部分两派,以张昭为首投降派和以黄盖首的主战派,诸葛亮到东吴,必须要说服东吴的几许重要文臣,获得更大的支持,但这点明显行不通,因此他通过鲁肃找到主战的将军们,就等于获得一半的成功,但文臣肯定不愿意诸葛亮这么轻松,那么拜访也好,请客也好,肯定和诸葛亮辩论过,我猜测因事小或者知道的人不多,并没记载史书。接着,上面说到主战派和投降派,这两派的共同特点是大都是在孙策在位时招揽的,孙策死了,对孙权大都由于其父兄的威望,而并非真心佩服,因此这个时候在东吴能平衡两排的人是与孙策共同创业的周瑜,周瑜的态度直接关系到孙权的态度,因此诸葛亮和周瑜见面讨论结盟是必须的,我估计由于其意义和最后结盟的一致,记入史书的意义就不大,因此史书不记载。最后,诸葛亮必须做到以上3点,才有可能见到孙权,说出三国志中的那段话,但这还不能让孙权决定结盟抗曹。我猜测,真正让孙权动摇的是诸葛亮对孙权分析北军的弱点,让孙决下决心的还是周瑜,由于周瑜说,我们是臣,降了可以继续做官,你是君主,降了除了死和监禁,还有其他选择吗?
二、诸葛亮怎样说服周瑜50
甚么叫怎样说服周瑜50?如果是说服周瑜下定决心对抗曹操的话,那就是激将法,诸葛亮说,如果东吴交出两个女人就能够避免和曹操大战,那就是孙策的妻子大乔和周瑜的妻子小乔,结局周瑜中计说曹阿瞒欺人太甚,就决意和曹操决1死战,最后1手操控打成了赤壁之战,诸葛亮只是借东风这些事务,主要战场上还是周瑜指挥的。 查看原帖>>
麻烦采纳,谢谢!
三、诸葛亮舌战群儒故事简介100字到400字
诸葛亮只身随鲁肃过江、游说东吴群臣。时值刘备新败,退守夏口,曹操大军压境,东吴上下主降之风日盛。在此情势下,诸葛亮以其超人的胆识同东吴群儒展开舌战,并以其滔滔辩才使对手一个个皆成“口”下败将,并最终说服了孙权,使孙刘联盟共抗曹操的局面得以形成。
望采纳,谢谢!
四、诸葛亮游说东吴联合抗曹简单概述,几十字,在线等
曹操南下,个人力量抵不过,刘备灭,东吴必灭。不如两家联手抗曹,则两家共存。
五、舌战群儒菜名由来
菜名:舌战群儒 菜式: 湘菜
材料
主料:鸭舌250克,鲜银鱼150克,口蘑10个。
调料:鸡油6克,盐5克,味精4克,料酒5克,高汤1000克,胡椒粉2克,姜片15克,葱段10克。
行为
1、鸭舌下开水锅烫20秒洗净,银鱼洗净,口蘑切梳子花刀。
2、鸭舌、银鱼、口蘑分别焯水待用。
3、鸭舌加姜、葱、料酒、盐上笼旺火蒸5分钟至入味取出,摆入小碗中,加入口蘑、盐、味精调味,上笼旺火蒸10分钟取出,翻扣碗中。
4、锅中放入高汤、料酒,下银鱼煮熟,加入盐、味精调味,倒入盛鸭舌的碗中,淋鸡油,撒上胡椒粉即成。
特点
汤清味鲜,鱼舌滑嫩。
典故:东汉末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较有实力的军阀大都被他消灭了,惟独刘备和孙权还有提高壮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并这两股势力还比较难。于是,曹操就派人拿着他的书信去东吴,想和孙权联手消灭刘备。 孙权手下的谋士大都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但鲁肃自知难以说服孙权和东吴的文臣,特意请诸葛亮来当说客。 鲁肃引诸葛亮见了东吴的一群谋士,这些人并非泛泛之辈,个个都是有学问的人。东吴第一大谋士张昭发难,说:听说刘备到你家里三趟,才把你请出山,以为有了你就如同鱼得了水,想夺取荆襄九郡做根据地。但荆襄已被曹操得到,你还有何主意呢? 诸葛亮心里想,如果不先难倒张昭,就没办法说服孙权联刘抗曹了。诸葛亮说:刘备取荆襄这块地盘,易如反掌,只是不忍心夺取同宗的基业,才被曹操捡了便宜。现在屯兵江夏,另有宏图大计,等闲之辈哪懂得这个。民族大事,社稷安危,都要有真才实学的人拿出好主意。而口舌之徒,坐而论道,碰上事儿,却拿不出一个办法来,只能为天下人耻笑。一番话,说得张昭哑口无言。
之后,一个谋士问:曹操屯兵百万,将列千员,你说不怕,吹牛吧你。诸葛亮答:刘备退守夏口,是等待时机,而东吴兵精粮足,还有长江天险可守,却都劝孙权降曹,丢人吧你。东吴的谋士一个接一个地向诸葛亮发难,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诸葛亮反驳得有口难辩。
诸葛亮舌战群儒”,其实是诸葛亮说服孙权抗击曹操的一个序曲。当时在东吴的阵营中,对于曹操的百万雄兵压境,文臣武将有两派主张,即投降派和主战派。投降派的代表人物就是张昭、顾雍、虞翻、步骘、薛综等,要说服吴侯孙权,不说服这些整天在孙权耳边散布曹操威胁论、散布曹兵不可战胜论,并吵嚷着要投降的一班文臣谋士是不行的。但要说服这些满腹经纶的人物,也决非是一件易事!且看诸葛亮是怎样一步步取得论辩的胜利的! ”
第一个回合:昭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此语果有之乎?”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
第二个回合:昭曰:“近闻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今一旦以属曹操,未审是何主见?”
第三个回合: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相违也。先生自比管、乐,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国天下;….管仲、乐毅,果如是乎?愚直之言,幸勿见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