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诸葛亮原文及翻译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在这封书信中,诸葛亮以简练而深刻的文字,传达了他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和深厚教诲。从中可以看到他作为父亲的深情厚谊和教育理念。这不仅是对自己儿子的教诲,也是对后世学子的启示,成为了中国古代教育想法的重要文献其中一个。
原文
诸葛亮小编认为‘诫子书’里面写道: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
这段文字的白话翻译为:
“君子的行为操守,应该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素质,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追求名利就能够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排除外来的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进修必须心无杂念,才干也需要进修。没有进修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没有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灵魂,急躁冒险就无法陶冶性情。年华随着时刻的飞逝而流去,意志与时光同样消逝。最终人会像枯叶一样凋零,大多不会参与社会的事务,无法为社会做出贡献,最后只能悲哀地守着那穷困的居所,等到后悔时又怎能及时弥补呢?”
教育理念的深远影响
诸葛亮的《诫子书》不仅是一封简单的家书,更蕴含了深刻的教育理念。他提到的”静”与”俭”,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素质要求,也对当时和后来的儒家想法有着重要影响。在当今社会,这些意识仍然有着不小的现实意义。倡导宁静和专注的心态,有助于我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内心的清明,以及在道德品德上的坚守。
对后世学子的启迪
《诫子书》所传达的教诲,成为了后世学子立志修身的重要榜样。诸葛亮通过对个人素质的重视、对社会职责的思索,鼓励着后代人自我反省、追求提高。当现代人面临各种压力和诱惑时,诸葛亮的教导依然能够助人保持自我,追求真诚而高尚的人生目标。
拓展资料
怎样?怎样样大家都了解了吧,《诫子书》不仅是一封父亲对儿子的建议,更是一部充满人生智慧的教育经典。诸葛亮通过这篇书信传达的宁静、节俭、进修和积极心态的想法,至今仍然指引着无数学子在追求卓越与自我素质的道路上前行。我们应以此为鉴,铭记其教诲,在人生的旅途上不断修身立志,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